在人類身上進行過的一些令人不安的實驗,似乎並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太多的事情。但相反,過去150多年的人類歷史上所取得的進步,其實有許多是在人類身上所進行著的,而且有一些所產生的結果讓人感到很意外,真實還很殘忍。今天,傑瑞就將為你介紹,人類曾經進行過的5個出現意外結果的實驗。1、改變記憶實驗:提問者的詞語使用改變了記憶
你對自己的記憶有多信任呢?著名的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伊麗莎白·洛塔斯在1974年就針對記憶進行了一番實驗。她向45名實驗參與者展示了7個不同交通事故的視頻片段,然後要求他們描述發生了什麼。他們被問到「汽車發生事故的時候速度有多快?」,結果發現,估計的速度受所提問中動詞的影響。動詞隱含有關速度的信息,這系統地影響了參與者對事故的記憶。
當被問及被汽車「撞毀」問題的參與者認為汽車的速度比被問及「接觸」問題的參與者快。「撞毀」條件下的參與者報告了最高速度估計(66公里/小時),其次是「相撞」(63公里/小時)、「撞上」(61公里/小時)、「碰上」(55公里/小時)和「接觸」(51公里/小時)。
因此,結果表明,動詞的更改給予了人們對汽車行駛速度的印象,從而改變了參與者的感知。換句話說,問問題的方式可能會使目擊者的證詞帶有偏見。2、旁觀者效應:人越多,提供幫助的幾率越低
如果你在街道上看到有人遇到了麻煩,你會上前幫忙嗎?相信很多人都會給予肯定的答案,但是1968年進行的一項實驗,則給出了令人感到意外的結果。參與者被邀請到了實驗室,他們在那裡討論彼此的個人問題,作為實驗設計的一部分,這些討論是在參與者之間進行的。而通過了對講機重複了幾次,每個參與者的總數都不同,但每一次都有一名演員。在對話期間,他會表演一段癲癇發作的動作,並尋求幫助。研究人員通過計時來了解,多長時間會有人提供幫助。
令人驚訝的是,他們發現了非常明顯的效果:人數越多,需要等待的時間就越長。為何會出現這種所謂的旁觀者效應的原因,至今還不是特別的清楚。但據認為,這主要來源於集體責任,人數越多,我們就越期望別人代替我們來幫助他人。3、班級劃分實驗:種族主義是後天形成
種族主義是世界各地社會所面臨的問題,但這是學習行為還是本能呢?簡·埃利奧特於1968年進行了一項有爭議的實驗,以試圖回答這個問題。她是一名學校教師,她所有的學生都是白人,她通過眼睛顏色來進行班級劃分。然後,她告訴他人,藍眼睛的人比棕色眼睛的人更加聰明和高貴。她還故意給藍眼睛孩子們優待,其它孩子們甚至不能和他們使用同一個飲水機。起初還遇到了一些阻力,但很快的,藍眼睛的孩子們開始表現得很傲慢,而周圍棕色眼睛的孩子則開始表現更加膽怯和謙虛。而且,藍眼睛的孩子們的考試成績也得到了提高,棕色眼睛的孩子們則變得更加糟糕。
這個實驗表明,種族主義並非是人類的本能,而是人類後天形成的。4、米爾格服從實驗:我們會失去理智支持權威人士
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·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項相當著名的實驗,他想通過這個實驗來證明,二戰時期德國人的服從性。在這個實驗中存在兩個參與者,其中一個是發問者,他會讀出一系列的單詞配對,然後要求另一名學習者必須記住,並根據提示清楚的回答一切。如果回答有誤,學習者將遭受電擊,最終的電擊為450V。當然,這個學習者實際上是一名演員,電擊也是假的,而另一名發問者是被蒙在鼓裡的參與者。此外,房間里還有一名按下電擊「開關」的研究員。他會告訴實驗中繼續進行實驗。那麼,你覺得人們會停止實驗嗎?結果發現,有65%的人儘管飽受壓力,但一直堅持完成了任務,讓學習者不斷遭受威脅生命的電擊。
這表明,我們似乎是天生的順從者,特別是當一個有權威或威嚴的人在我們面前要求我們怎麼做的時候,我們常常會失去正常判斷力。5、沒穿褲子街頭行走實驗:人們並沒有那麼關注周圍的一切
你覺得你的注意力如何?你會很容易的發現路上掉落的金錢嗎?或者你會注意路人的穿著如何呢?那麼反過來,你是否覺得你身上的一絲缺點都可能會被周圍人給發覺呢?有一項獨特的實驗就可以讓人們清楚的了解這一點。這項實驗是在紐約進行的,一名女模特在沒有穿上褲子的情況下,經過人體彩繪的形式在下半身繪製了非常逼真的牛仔褲圖案。在此之後,她開始不斷在街頭的人群中穿梭著。結果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她沒穿褲子,甚至都沒能夠吸引過多的注意力。甚至於,當女模特詢問一家服裝店的銷售人員,是否擁有和她所穿的相同風格的牛仔褲時,這名21歲的銷售員也依然沒能夠發現秘密。
這表明,我們的思維方式意味著我們並不總是完全了解我們周圍的事物。大多數的人並不那麼關注周圍一切。
人類曾經進行過的5個出現意外結果的實驗
在人類身上進行過的一些令人不安的實驗,似乎並不是普通人可以想太多的事情。但相反,過去150多年的人類歷史上所取得的進步,其實有許多是在人類身上所進行著的,而且有一些所產生的結果讓人感到很意外,真實還很殘忍。今天,傑瑞就將為你介紹,人類曾經進行過的5個出現意外結果的實驗。
1、改變記憶實驗:提問者的詞語使用改變了記憶
你對自己的記憶有多信任呢?著名的美國認知心理學家伊麗莎白·洛塔斯在1974年就針對記憶進行了一番實驗。她向45名實驗參與者展示了7個不同交通事故的視頻片段,然後要求他們描述發生了什麼。他們被問到「汽車發生事故的時候速度有多快?」,結果發現,估計的速度受所提問中動詞的影響。動詞隱含有關速度的信息,這系統地影響了參與者對事故的記憶。
當被問及被汽車「撞毀」問題的參與者認為汽車的速度比被問及「接觸」問題的參與者快。「撞毀」條件下的參與者報告了最高速度估計(66公里/小時),其次是「相撞」(63公里/小時)、「撞上」(61公里/小時)、「碰上」(55公里/小時)和「接觸」(51公里/小時)。
因此,結果表明,動詞的更改給予了人們對汽車行駛速度的印象,從而改變了參與者的感知。換句話說,問問題的方式可能會使目擊者的證詞帶有偏見。
2、旁觀者效應:人越多,提供幫助的幾率越低
如果你在街道上看到有人遇到了麻煩,你會上前幫忙嗎?相信很多人都會給予肯定的答案,但是1968年進行的一項實驗,則給出了令人感到意外的結果。參與者被邀請到了實驗室,他們在那裡討論彼此的個人問題,作為實驗設計的一部分,這些討論是在參與者之間進行的。而通過了對講機重複了幾次,每個參與者的總數都不同,但每一次都有一名演員。在對話期間,他會表演一段癲癇發作的動作,並尋求幫助。研究人員通過計時來了解,多長時間會有人提供幫助。
令人驚訝的是,他們發現了非常明顯的效果:人數越多,需要等待的時間就越長。為何會出現這種所謂的旁觀者效應的原因,至今還不是特別的清楚。但據認為,這主要來源於集體責任,人數越多,我們就越期望別人代替我們來幫助他人。
3、班級劃分實驗:種族主義是後天形成
種族主義是世界各地社會所面臨的問題,但這是學習行為還是本能呢?簡·埃利奧特於1968年進行了一項有爭議的實驗,以試圖回答這個問題。她是一名學校教師,她所有的學生都是白人,她通過眼睛顏色來進行班級劃分。然後,她告訴他人,藍眼睛的人比棕色眼睛的人更加聰明和高貴。她還故意給藍眼睛孩子們優待,其它孩子們甚至不能和他們使用同一個飲水機。起初還遇到了一些阻力,但很快的,藍眼睛的孩子們開始表現得很傲慢,而周圍棕色眼睛的孩子則開始表現更加膽怯和謙虛。而且,藍眼睛的孩子們的考試成績也得到了提高,棕色眼睛的孩子們則變得更加糟糕。
這個實驗表明,種族主義並非是人類的本能,而是人類後天形成的。
4、米爾格服從實驗:我們會失去理智支持權威人士
耶魯大學心理學家斯坦利·米爾格拉姆進行了一項相當著名的實驗,他想通過這個實驗來證明,二戰時期德國人的服從性。在這個實驗中存在兩個參與者,其中一個是發問者,他會讀出一系列的單詞配對,然後要求另一名學習者必須記住,並根據提示清楚的回答一切。如果回答有誤,學習者將遭受電擊,最終的電擊為450V。當然,這個學習者實際上是一名演員,電擊也是假的,而另一名發問者是被蒙在鼓裡的參與者。此外,房間里還有一名按下電擊「開關」的研究員。他會告訴實驗中繼續進行實驗。那麼,你覺得人們會停止實驗嗎?結果發現,有65%的人儘管飽受壓力,但一直堅持完成了任務,讓學習者不斷遭受威脅生命的電擊。
這表明,我們似乎是天生的順從者,特別是當一個有權威或威嚴的人在我們面前要求我們怎麼做的時候,我們常常會失去正常判斷力。
5、沒穿褲子街頭行走實驗:人們並沒有那麼關注周圍的一切
你覺得你的注意力如何?你會很容易的發現路上掉落的金錢嗎?或者你會注意路人的穿著如何呢?那麼反過來,你是否覺得你身上的一絲缺點都可能會被周圍人給發覺呢?有一項獨特的實驗就可以讓人們清楚的了解這一點。這項實驗是在紐約進行的,一名女模特在沒有穿上褲子的情況下,經過人體彩繪的形式在下半身繪製了非常逼真的牛仔褲圖案。在此之後,她開始不斷在街頭的人群中穿梭著。結果竟然沒有一個人發現她沒穿褲子,甚至都沒能夠吸引過多的注意力。甚至於,當女模特詢問一家服裝店的銷售人員,是否擁有和她所穿的相同風格的牛仔褲時,這名21歲的銷售員也依然沒能夠發現秘密。
這表明,我們的思維方式意味著我們並不總是完全了解我們周圍的事物。大多數的人並不那麼關注周圍一切。